[ 姚夢欣, 2017-08-31 ]
曾經有人向他的老板抱怨,我已經有30年的工作經驗了,為什么還不給我漲工資?老板笑笑回答,你只是用一個經驗干了30年而已。是的,沒有人會強求我們去創造、鉆研和精益求精,但生活一定會眷顧那些永遠專注堅持的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我對工匠精神最直觀的理解。就好像現在,如果不是因為日益完善的新媒體時代,我只能把我想說的寫下來,而不是如此般向你述說。
甲子蘇化,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用“一件事做60年”詮釋了工匠精神。老蘇化人幾十年如一日對工作的堅守和付出驗證了工匠態度。這是我在蘇化工作的四年中看到的匠人精神,它不是一個口號,它存在于每一個人的身上和心中,是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他不是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最近我在學習報紙的編排工作,蘇化通訊作為企業的重要傳媒工具,展現了公司的最新動態和變化,至今已推出376期,每月的月底月初大量的稿件從各個公司蜂擁而至,篩選、修改、排版、校對到最后定稿印刷,期間可能需要來回更改數次,前輩們對每篇稿子斟字酌句力求盡善盡美,發來的稿子都舍不得落下,說是作者的心血,因此總要反復編排好幾次,每一篇新聞、游記、散文、攝影作品我們都希望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數十年如一日的精益求精讓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匠人精神的一絲不茍。
為了順應新媒體時代,使我們的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蘇化集團申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讓越來越多優秀的稿件得以展現在大家的眼前。現在,公眾號日常運營的工作落在了我的頭上,一開始我只是將文稿、照片上傳群發,簡單而且方便,關注者就可以立刻收到一條來自蘇化集團的消息,然而版面卻并不好看,冗長的文章往往會給讀者帶來很大的信息獲取壓力,使人缺乏耐心。我瀏覽了大量的當紅公眾號發現別人的版面設計十分精美,為什么我們就不可以呢?于是我開始了漫漫長路的偷師學藝。1、關注許多微信公眾號學習他們的排版。2、上網學習相關課程,提高自己的認知和業務水平。3、加入各種新媒體微信群。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我對微信公眾號的排版有了初步的認識,原來里面道行極深,文字、留白、圖片、引導…哪怕是一點點的變化都會讓整個版面看起來不一樣,好的排版最終是為內容服務,條理清晰的文章排版能夠讓讀者賞心悅目,增加對文章邏輯鏈條的把握和理解,并且有興趣分享傳播。看到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我們,在后臺留言交流,我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充滿意義的。從開始先拆解模仿別人的東西到后來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在學習摸索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要想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必須有工匠精神般的耐心專注和堅持。
時代變革的浪潮催促著我們去感受,去適應,甚至去引領。團員青年作為企業的生力軍我們要永遠保持對新鮮事物的熱情,不斷學習前沿的新方法,不守舊。樹立面對陌生領域敢于挑戰、敢于超越的必勝信心和勇氣。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我想這句話就是對工匠精神的最好理解。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實踐中,始終做到精益求精,始終做到學而不厭,用一種雕琢的態度,對待日常學習和工作。發揮團員青年的聰明才智,用我們青春激揚的斗志與企業共同成長!